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節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城市用水效率顯著提升,有力推進了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帶動了全國城市節水工作走向深入。與此同時,我國城市節水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從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來看,盡管近年來我國城市漏損控制取得明顯成效,但與相比于國際先進的漏損控制水平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部分城市漏損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為進一步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推進水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通知》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供水管網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網壓力調控水平進一步提高,激勵機制和建設改造、運行維護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水平進一步提升,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到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確定的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進一步降低漏損率;未達到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控制到一級評定標準以內;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锻ㄖ吩谏羁陶J識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意義的基礎上,提出科學溯源是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必要前提,指出要統籌實施各項管網漏損控制工程。為深入學習《通知》精神同時,就著重建立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長效機制提供的思路,淺談幾點個人對于城市管網漏損控制學習的心得與體會:
一、深刻認識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意義
(1)城市節水的必由之路。隨著城鎮化發展,我國城市和縣城供水管網長度不斷增加,公共供水普及率不斷提升,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各地漏損控制水平不均衡,不少城市和縣城供水管網漏損率較高,東北地區部分城市在20%以上。部分城市一方面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漏損率居高不下。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是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重要舉措,對于緩解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部分城市仍然使用50 年以上的老舊管網或劣質管材,供水管網“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管網老化、破損嚴重,管網內部形成大量管垢和生物膜,當管垢和生物膜發生不穩定反應脫落時,容易引起“黃水”“紅水”,影響供水水質安全;另一方面,附著在管壁上的大量管垢顯著降低管網輸水能力,增加供水能耗,增大“爆管”風險。通過更新改造城市老舊管網,在降低漏損的同時,能夠提高城市供水水質的穩定性,降低供水能耗,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3)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設施更新、分區計量、供水系統優化調度、供水物聯網建立、體制機制優化等各個方面。要以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為抓手,系統性的提升城市供水的各個環節,建立高標準的城市供水設施體系、高水平的城市供水管理體系和高均衡的供水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城市供水的高質量發展。
二、科學溯源是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必要前提
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要結合本地情況,做到“三個區分”,找出造成漏損的主要原因,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1)區分漏損水量與漏失水量。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的水量是指城市供水從水廠到水龍頭各環節中由于“跑、冒、滴、漏”損失的水量。但是,在實際的統計當中,不僅包括由于供水管線及其附屬的水箱、水池的滲漏、溢流造成漏失水量,還包括由于計量誤差、用戶產生用水行為但未計量收費的水量,如“長流滴水”“人情水”等。綜合典型城市分析,我國漏失水量占漏損水量的70%左右。
(2)區分市政管網漏損與小區管網漏損。城市供水管網包括市政管網與小區內部管網,其中市政管網是城市供水的“主干血管”,主要由供水企業負責維護;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是城市供水的“毛細血管”,量大面廣,維護機制較為復雜。調研發現,部分小區存在供水管材不合格、管網施工不規范、物業維護不及時等問題,導致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漏損嚴重,是造成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的重要原因。
(3)區分漏損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要結合水廠分布、地形、管材建設年代等因素,通過建立分區計量體系,識別不同區域、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的用水特征,分析供水管網漏損在城市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分布情況,并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
三、統籌實施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各項任務
《通知》提出,到2025 年,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圍繞這一目標,提出了“4+1”的任務架構,即4大類工程和1個管理機制。
(1)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城市供水管網是城市最重要、最基礎的“生命線”,但服務超限、管材落后、破損等問題仍然廣泛存在?!锻ㄖ诽岢?要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一戶一表改造等,對超過使用年限、材質落后或受損失修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確保建設質量。同時,對不同管徑的管網材質提出了指導性要求:直徑為100 mm 及以上管道,鼓勵采用鋼管、球墨鑄鐵管等優質管材;直徑為80 mm 及以下管道,鼓勵采用薄壁不銹鋼管;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要使用柔性接口。
(2)分區計量工程。全面、準確的用水計量是開展漏損控制的前提,但部分城市供水的計量水平不高,“一戶一表” 率偏低,尤其市政用水、綠化用水、消防用水等缺少計量,用水量取決于供水企業與相關企業之間的用水協議,“包干制”用水現象仍然存在,導致供水漏損賬目不明?!锻ㄖ诽岢?,實施“一戶一表”改造,完善市政、綠化、消防、環衛等用水計量體系,按需選擇供水管網分區計量實施路線,開展工程建設。
(3)壓力調控工程。城市供水壓力與漏損狀況有著密切關系。壓力調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供水區域的均衡,優化供水分區,對低壓區和高壓區分類施策,合理調度供水壓力。二是供水時段的均衡,根據用水的時間變化特征,在用水量較小的時段適當降低壓力?!锻ㄖ诽岢?,積極推動供水管網壓力調控工程,統籌布局供水管網區域集中調蓄加壓設施,準確識別管網壓力高壓區與低壓區,優化調控水廠加壓壓力,逐步實現管網壓力時空均衡。
(4)供水管網智能化建設工程。近年來,智慧水務的發展使管網基礎信息與運行監測數據不斷完善,但部分城市供水信息化水平較低,設施底數不清,運行狀態不明,漏損控制只能“憑經驗”,缺少定量數據支撐。對供水設施運行狀態和水量、水壓、水質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是實現精準查漏、控漏的前提。在推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工作中,要同步實施供水管網的智能化建設工程,實現對供水系統智能化、精細化控制?!锻ㄖ诽岢?,推動供水企業在完成供水管網信息化基礎上,實施智能化改造,供水管網建設、改造過程中可同步敷設有關傳感器,建立基于物聯網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臺,逐步提高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5)完善供水管網管理制度。部分供水企業存在“漏多漏少一個樣”的心態,開展漏損控制的內生動力不足,內部管理和激勵制度不完善,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導致漏損長期處于高位水平。要通過制度建設,激發供水企業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積極性?!锻ㄖ诽岢?,要建立從科研、規劃、投資、建設到運行、管理、養護的一體化機制,完善制度,提高運行維護管理水平。供水企業進一步完善管網漏損控制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落實運行維護管理要求,嚴格實施績效考核,確保責任落實到。要加強從業人員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時,針對目前部分小區供水由于物業管理不規范導致的漏損偏高、供水水質保障程度低等問題,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將居住社區共有供水管網設施依法委托供水企業實行專業化統一管理。
四、著重建立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長效機制
為實現漏損控制的常態化、長效化,《通知》提出了相關的保障措施:
(1)明確責任。城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落實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主體責任,城市供水主管部門要制定、分解、督促有關任務,供水企業要落實、落細直接責任。其中,建立協調、高效、完善的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協調機制是有序推動供水管網更新改造的關鍵。
(2)加大投入。供水企業要統籌整合相關渠道資金,因地制宜引入社會資本,創新供水領域投融資模式。地方政府可加大對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工程的投資補助。根據《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遴選一批積極性高、示范效應好、預期成效佳的城市和縣城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并予以適當資金支持。
(3)健全激勵政策。要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勵提升供水水質、促進節約用水的城鎮供水價格形成機制。開展供水成本核定及供水企業成本監審時,明確管網漏損率原則上按照一級評定標準計算,管網漏損率大于一級評定標準的,超出部分不得計入成本。
(4)推廣合同節水模式。發展漏損控制第三方服務,鼓勵節水服務機構與供水企業在節水效果保證型、用水費用托管型、節水效益分享型等模式基礎上,創新發展合同節水管理新模式,通過“借智”“借力”,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工作有序開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供水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城市供水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衡性、經濟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城市供水工作的重要抓手,要通過控漏實現節水、節能、提質、增效,推動城市供水實現高質量發展。
?。ㄍㄓ崋T:肖慶)